主页 物流分类 切换频道

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400亿件

2023-05-05鲸鱼物流网0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400亿件,比2019年达到400亿件提前了128天,比2022年提前了24天。2023年以来,快递业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业务量增速逐月提速向好,仅用4个多月就完成400亿件,折射出我国居民消费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向好的积极信号。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人潮在涌动,商品在流通,勾勒出一幅烟火气满溢的繁荣景象,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火爆的假日经济也进一步推动了快递业务量的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4月29日~5月3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14.96亿件,日均揽收量比2019年五一放假期间增长119.6%,比去年五一放假期间增长11.64%;投递快递包裹15.99亿件,日均投递量比2019年五一放假期间增长144.59%,比去年五一放假期间增长8.78%。

为做好假期的寄递服务,全国400万快递小哥坚守岗位,穿梭在大街小巷。在山东淄博,在超十万人“进淄赶烤”的同时,快递企业抓住机遇升级服务,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点、流动揽收、改善冷链包装等方式,将当地一件件网红小吃等特色产品寄往全国各地。在贵州贵阳,快递企业主动与景区、商业街、酒店、交通枢纽等开展合作,提供“即买即寄”的包邮服务,方便游客轻松出行,享受惬意。

不仅是服务假日经济,快递企业还不断升级完善寄递解决方案,加快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在广东茂名,荔枝即将迎来销售旺季,快递企业深入原产地,从资源、包装、品牌、科技、模式、渠道等多角度,推动荔枝产业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同样的场景正在全国各地发生,舟山的海鲜、睢宁的家具、慈溪的小家电、吐鲁番的哈密瓜……快递拓宽了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了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持续壮大。

随着一系列促消费、畅流通政策的实施,快递行业与地方特色产业紧密融合,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发挥。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得以通过快递网络迅速送达全国各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打赏 0
2019全国快递业务量达630亿件 旷视以AI缓解物流压力
近日2020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从会上获悉预计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630亿件和7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23%快递业务

0评论1482

百世快递入驻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
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是广西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为载体,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

0评论1203

海南1-2月农村快递业务量增长超100% 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效果初显
2022年1-2月,海南省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8.19亿元,同比增长18.78%。业务总量累计完成6.06亿元,同比增长1

0评论695

仅用67天,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
67天,破200亿件!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到200.9亿件,比2019年达到200亿件提前了72天,比2022年提前了6

0评论1772

顺丰进入全球快递四强!
近日,全球主要快递企业相继披露2019财年业绩。记者梳理后发现,顺丰已超越日本雅玛多,悄然杀入全球快递四强。财报数据显示,UPS、FedEx和DHL三家国际巨头

0评论1728

京东之后再合作中通德邦,快递100整合10个快递品牌发力寄件市场
近日,快递100对外正式宣布除优选寄件外,已经与京东快递、德邦、圆通、中通、美团、达达、顺丰、DHL、TNT、UPS等10家快递公司达成合作,为用户提供寄快递、

0评论1082

快递业面临碳达峰、碳中和大考 快递100将推快递包装碳排放大数据
一方面是新经济、新零售带来的快递业的高速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市场进一步拉平;而另一方面,却是快递垃圾的如影随形,汹涌而至。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

0评论975

5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超四成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5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73.8亿件,同比增长41%,快递业务收入完成771亿元,同比增长25%。快递业在疫情后期逆势增长,业务量增速超40%,

0评论473

敦豪快递将开启英国至中国香港和美国方向新航线
为了满足区域市场增长需求,敦豪快递近日在英国东米德兰机场航空枢纽增加了中国香港和美国方向的新航线。英国东米德兰机场管理局数据显示,来自亚洲地区的货运需求日益增加

0评论311

联邦快递预计欧洲电子商务将迎来疲软的旺季
快递巨头联邦快递(FedEx)预计,由于经济压力,欧洲电子商务量将迎来一个软旺季。该公司表示,去年它在欧洲各地运送了1100多万个电子商务包裹,较2021的强劲

0评论813